栏目分类

咨询热线

400-699-2069

罗博讲冻干013:电阻率测量得到的是什么温度?—Tg’/Te相关概念剖析

1 引言

在实际冻干过程中,样品没有完全冻结是导致冻干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,而保证样品完全冻结,需要了解样品的关键参数,包括共晶温度Te和玻璃态转变温度Tg’。然后我们发现许多朋友对这两个温度的认识存在模糊的地方,许多问题没有理解清楚,比如,电阻率测试得到的是哪个温度?搁板温度设置选用哪个温度作为参考?又比如,退火一般要求样品温度低于共晶点温度,高于玻璃态转变温度,一个样品能否同时具有玻璃态转变温度和共晶点温度?在这篇文章中,我们将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一一解答。

TeTg的定义

在解答这些问题之前,我们需要首先简单回顾下共晶点温度和玻璃态转变温度的定义,图1是经典的冻干过程转变相图示意图。

图片

图1 相图示意图

从上图中可以看出,对于前驱体溶液而言,不管是共晶转变还是玻璃态转变,在前期都经历了过冷、成核以及冻结等过程,两者的区别在于当剩余未冻结溶液浓度到达临界值(共晶点浓度或者最大浓缩浓度),发生的物理现象有所区别。这主要取决于溶液的物质组成,对于晶体(Crystalline)物质而言,其发生的就是共晶转变,而对于无定形(Amorphous)物质而言,其对应的液固相变即为玻璃态转变。

3 电阻率测量与Te/Tg的关系

在目前大多数冻干机中,都是采用电阻率探头对样品的温度进行测量,电阻率测量原理在于在溶液冻结后,其中的带电粒子移动受到限制,导致测量出的电阻率增大,通过这一特性,可以判断溶液是否完全冻结。

那么这就带来一个问题,我们在实际过程中测量出来的是共晶点温度还是玻璃态转变温度。目前大多数宣传的是用电阻率测量共晶点温度,而在实际冻干过程中,溶液中组分非常多,包括了API,赋形剂,保护剂等物质,绝大部分样品都属于无定形物质,其发生转变对应的温度是Tg’而非Te。即使对于少部分晶体物质,其测量出来的也不是真正的共晶点温度,因为一方面,共晶转变也存在过冷现象,另一方面,当共晶转变开始时,仍然存在液体,此时测量的电阻率仍然未达到最大值,只有在共晶转变完成后,电阻率才能达到最大值。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,通过电阻率测量确定的并不是图1所示相图上对应的Te点,而是位于Te以下的一个温度点。而这对于玻璃态转变过程也是类似的。Te和Tg’的准确测量需要通过差热扫描仪(DSC)得到,具体分析可以看我们以前的文章。罗博讲冻干009:怎么理解DSC的数据?

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,通过电阻率探头得到的并不是相图上的Te或者Tg’,其对应的是样品完全冻结的温度,我们称之为冻结温度Tf。这一温度对于设置冻结过程参数具有重要意义,在实际冻结过程中,只需要保证样品温度低于冻结温度,便能保证样品冻结完全。

而准确测量冻结温度Tf的前提在于电阻率,我们的设备配备了原位在线实时电阻率测量功能。目前许多厂家的电阻率测量是离线测量,而不同降温方式得到的冻结温度是不一样的,开谱冻干机采用在线电阻率测量,能更加精准地得到样品的冻结温度,在设置搁板温度时更有针对性。实际测量得到的电阻率曲线和其他冻干参数曲线如下图所示,可以准确的确定冻结温度,为设置搁板温度提供参考。

图片

图2 实测电阻率及冻干参数曲线

图片

开谱原位冻干机实时监测样品情况


4 搁板温度设置与Te/Tg的关联

上面讲解了共晶温度Te,玻璃态转变温度Tg’和通过电阻率探头测量得到的冻结温度Tf。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,样品温度是不能直接调控的,能够改变的只有搁板温度,搁板与样品之间存在温差,因此,搁板温度往往比样品的共晶点温度/玻璃态转变温度要低十几度,一般来说,会选取Tg’作为设置搁板温度的标准,从实验数据来看,共晶温度Te往往高于玻璃态转变温度Tg’。使用Tg’相对而言安全些。而从上面的分析也可以看出,当使用冻结温度Tf时,搁板与样品之间的温差可以比以Tg’作为基准的情况设置低一些,因为此时不需要考虑样品可能存在过冷温差。至于搁板与样品之间的温差,这需要视情况而定,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样品装载量、样品高度、外界热辐射等。

5 样品是否能同时具有TgTe

冻干有时候会引入退火步。而在退火步骤中,一般要求退火温度高于玻璃态转变温度Tg’低于共晶点温度Te。这就引入了一个新问题,对于一个物质,是既可以有玻璃态转变温度Tg’,又可以有共晶点温度Te吗。答案是肯定的,最典型的就是速冻保存细胞,在冻细胞的过程中,为了避免细胞内部形成冰晶刺破细胞,一般会采用液氮速冻,促使样品内部形成玻璃态,从而避免冰晶的形成。从微观角度上分析,当降温速率过快时,分子没有足够的时间形成有序的晶体结构,最终表现出来就是无定形形态,而退火的原理也是将样品加热到高于Tg’的温度,而后在冷却,使样品中无定形的部分转变为液态后重新结晶,形成新的内部结构。

6 结论

在这篇文章中,我们首先结合相图回顾了共晶点温度和玻璃态转变温度的定义,而后从电阻率检测的原理出发,为大家分析了电阻率检测得到的温度的含义,通过我们自己的实验经验,引入了冻结温度Tf这个概念,并对如何通过这几个关键温度进行搁板温度设置进行了说明,最后针对样品能否同时存在玻璃态转变温度和共晶温度进行了说明,希望这些内容能为大家进行冻干工艺设计提供帮助。


上一篇: 暂无数据 下一篇: 罗博讲冻干012:如何正确使用塌陷温度——浅谈真空度对塌陷温度测量的影响
温馨提示: 本网站需输入密码才可访问
密码错误, 请重新输入!